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

4.6万亿地方债两年内集中到期成燃眉之急

2011年11月24日07:38 每日经济新闻


拆除金融雷管已成燃眉之急
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
根据财政部试行新规,广东、上海等四地允许自行发债。本月中旬以来,广东和上海公布的债券招标利率均低于预期,地方自主发债受到追捧。
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认为,这次广东地方债发行的主承销商都是银行,银行作为债券市场主要投资者表现非常积极,目的在于争揽财政存款,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,所以不惜代价争作主承销商和分销商,甚至调低投标利率。
相比地方自主发债的如火如荼,市场还是更愿意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我国10.7万亿地方债所蕴含的风险上。据媒体报道,今明两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,43%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,预计达4.6万亿元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获悉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可能会把 “防范金融风险”提到明年经济工作中的显著位置。
“防范金融风险与调结构息息相关。金融系统性风险中,地方融资平台首当其冲。”分析人士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估计在会议相关政策论述中会提到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必要性。
“对于各类金融风险的处置,要坚持‘谁的孩子谁抱’的原则,明确责任,确保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。”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19日表示。
地方债危机高发期将来临
“如何还钱”将成为明年中国地方政府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。
权威人士预计,2011年和2012年两年债务到期将占逾10万亿元总债务规模的43%左右,总额约4.6万亿元,而第二个还款高峰期在2016年到2018年,其他年份到期债务约占14%~17%。
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大部分为抵押贷款和城投债,期限为2~10年不等,大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。一般而言,基础设施建设期在3年左右,4年后才有相应的效益。
中国人民大学新近发布的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 (2011-2012)》中称,2011年地方政府已经步入偿债高峰期,2012年偿债比重也达到17%,不过目前解包的10.7万亿债务有23%左右没有任何收益。
短债长用很可能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债券偿还期到来、项目却没有收益的窘境。中金公司曾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做过测算,结果显示,假如项目自身能偿还的部分占40%,剩余60%须地方政府偿还,从现金流的角度看,预计地方政府未来3年年均还款额在1万亿元以上。
但如果单纯从财政收入来填补的话,这对地方政府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中金公司报告称,过去3年间,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大且增速快,地方财政以每年2000亿元的缺口赤字运行,缺口由地方政府债抵补。往前看,中央要求加大水利建设和社保力度,地方财政将更为紧张。
中 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特别提醒说,地方投融资平台大量依赖土地出让金,债务的可偿性建立在未来土地出让金持续增长的假设上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逆 转导致土地市场的下滑,将使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可能比预期要大。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称,这将严峻考验局部区域的偿债能力和进一步依靠土地发行债券的能 力。
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,现在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一种方法就是设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,进行债务重整,但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大;另一种就是政府用 “真金白银”购买,中央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,但最重要的还是从最根本的资金需求方面解决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