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
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】美韓自由貿易協定(FTA)今日生效,對台灣會造成什麼影響?台灣又該如何面對?中經院區域經濟整合中心主任劉大年和台灣世界
貿易組織中心研究員杜巧霞都認為,在美韓FTA完成後,韓國下一個目標將是中國,未來中韓FTA的進展勢必影響台灣在大陸的市場;他們建議,台灣應盡快加
速完成ECFA談判,才不至於面臨貿易邊緣化的危機。
美韓FTA是美國自1994年對加拿大、墨西哥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後,對外最重要的貿易合作。該協定開放時程快、涵蓋範圍廣,韓國超過80%的工業商品可免關稅進入美國,且5年內將增加至95%,並開放規模達5千8百億美元的服務業市場。但美韓FTA生效後,對台灣會造成什麼影響?劉大年今日投書聯合報分析,除了對台灣出口最直接的衝擊,由於韓國在美國市場取得優勢,使得和其有競爭 關係的日本、東協國家都必須考慮和美國建構區域貿易協定,此舉可能催化泛太平洋夥伴協定(TPP)的形成,對於至今還無法參與TPP的台灣,無疑又是另一 種壓力。
劉大年解釋,TPP會員國已有美、日、澳、紐、智利、祕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越南和汶萊,總共10國。若未來TPP發展到位,其經濟規模將取代歐盟,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區。
「此外,韓國下一個FTA目標將是中國,雙方可能在今年展開談判。」劉大年指出,由於中國同是台韓最主要的出口市場,未來中韓FTA的進展將影響ECFA的效益。他表示,台灣需要加速完成ECFA談判,才能確保目前在區域經濟整合板塊的唯一優勢。
杜巧霞也提到中韓FTA的可能性,她表示,如果中韓談判順利,東亞將會形成「中日韓」區域整合,和東協的貿易活動將更加親密;而尚未加入東協的台灣將會面臨貿易邊緣化的危機。
「中韓FTA對台灣最直接的衝擊,首先是韓國商品會排擠台灣商品。」杜巧霞進一步說明,中韓FTA達成後,韓國商品將夾帶免關稅的優勢,大量進駐中國,台灣商品將失去競爭力;另外,台灣和中國在進行ECFA談判時,中國也可能以中韓FTA為藉口,向台灣討價還價。
杜巧霞也表示,台灣必須加速ECFA的談判,才能和中國進一步討論中台FTA,以防失去在中的貿易優勢,「ECFA只包括數百項產品的關稅優惠,但FTA將囊括數千項商品。」